教師要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
——十一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五四重要講話精神
習近平總書記在五四重要講話中指出,教師要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,甘當人梯,甘當鋪路石,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,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。廣大教師要深刻學習領會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斷,認真貫徹落實。
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,就要甘當人梯,甘當鋪路石。教師要成為幫助學生進步、促進學生成功的人梯,樂聞學生進步,追求“青出于藍而勝于藍”的至高境界。甘當人梯者,心胸寬廣,是一座豐碑,令人敬仰。教師要具有“直腰做人梯,彎腰做人橋,甘當鋪路石子”的伯樂精神,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,讓新一代學生在教師鋪就的平坦而寬闊的道路上前行。教師要扶持和幫助青年學生,鼓勵青年學生超越自己,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,不拘一格培養(yǎng)人才。教師要淡泊名利,愛崗敬業(yè),具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。教師要關愛學生,把對學生的愛凝結成一種教育的巨大力量,以自己的愛贏得學生的愛,搭建起師生之間的感情橋梁。
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,就要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。學為人師,教師首先要用學術魅力去引導學生的心靈。一位不能在學術上使學生心悅誠服的教師,其人格魅力是軟弱無力的,自然也得不到真正的尊重與敬慕,教師必須把學術魅力與人格魅力結合起來,進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。行為世范,教師是“品行之師”,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者的人格魅力引導學生的心靈,在教書育人過程中,要在學生心里深深地種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,讓富強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諧,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,愛國、敬業(yè)、誠信、友善扎根學生的心靈,積淀為成長的力量。
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,就要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。教師是“學問之師”,不僅需要淵博而高超的專業(yè)知識和精湛的業(yè)務,還需要廣博的文化修養(yǎng)。學生可以原諒教師的嚴厲、刻板甚至吹毛求疵,但不能原諒他不學無術。缺乏獨立見解,不善思考,學術功底淺薄,是無法引導學生心靈的。教師要有嚴謹的治學態(tài)度,成為一名嚴師,并用嚴謹的學風熏陶學生,真正起到教書又育人的作用,開啟學生的智慧,培養(yǎng)學生的創(chuàng)新意識、創(chuàng)新思維、創(chuàng)新能力。“師者,所以傳道、授業(yè)、解惑也。”教師既要傳授做人的品德,又要講授專業(yè)知識;既要對學生設疑和解疑,做到循循善誘,又要做到教書育人和言傳身教。
教師是立教之本、興教之源,承擔著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、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。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,是教師的偉大使命。全國廣大教師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,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,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自覺增強立德樹人、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,學為人師,行為世范,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。
《中國教育報》2014年5月17日第1版